看一个勘察软件产品的优势主要不是看现有表面功能的多少,主要看两点:

  • 第一:是否解决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难点。
  • 第二:体系架构是否优秀。

原因是:

  • 技术难点的重要性: 因为除技术难点之外,其他都属简单问题,只要技术难点解决了,则其他任何简单功能随时都可以任意添加,也就是说用户需要什么,随时便可以有什么。 但是,如果技术难点没有解决,则做不到随要随加,一些非常关键,非常重要,能大幅度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功能就完全实现不了,软件产品自然就没有优势。 另外,如果技术难点解决的好,很多功能在幕后便自动解决了,并不需要用户去手工操作实现某个功能。表面功能减少了,内部可能在其他功能中自动替代了,但实现更为简明、自动,效率更高。
  • 体系架构的重要性: 良好的体系架构一方面可以方便快速扩充,另一方面可以自动解决一系列技术难点。
  • 勘察软件技术难点的分布非常集中,全部分布在主要工作中: 在勘察内业资料整理工作中,分层及剖面图占90%以上的工作量,软想勘察软件下面描述的技术难点1-5全部集中在这两项工作中,如果这些技术难点不能解决,无论你怎么增加新功能,工作量占比都不会超过10%,更何况,这占10%的部分,至少有7%属较常用的部分,这部分绝大多数勘察软件也应该早就解决了,剩下独有部分的工作量占比应该不会超过3%,如果有必要解决,由于又没有技术难点,这占3%的部分是任何勘察软件都可以随时添加的,如果暂时没有添加,可能是由于其用户暂时没有这个需求或有其他替代功能,也可能是由于该功能不适合于放在映射中心(资料整理模块)之中,详见下面第7条描述的软想整体方案部分。
  • 一套软件,如果其一系列技术难点都解决了,整体架构又好,则整体有用功能一般自然会更多:软想勘察软件中的剖面图、平面图、柱状图的输出选项是相当多的,以便适应不同的单位和需求,剖面图、平面图的屏幕编辑功能也相当多,数据导入格式和场景也很多,对每张数据表的二次处理功能也多于其他软件,而且看起来还很自然,逻辑性很强,软想勘察软件可以不需模板自动生成任意多种土工试验统计表,仅此一个菜单就可以替代某些软件中的无数菜单功能。
  • 勘察软件并不是表面功能越多越多好,应优先实现工作量占比大的,应强调有用、易把握、不易出错等大方向: 从理论上来说,勘察软件的功能可以搞得无限多,因此,勘察软件最坏的发展方向是,工作量占比大的功能,因存在技术难点就不去深入研究,但工作量占比不足3%的功能、甚至是没用的功能,因为简单易搞,就用人海战术拚命搞,变着花样搞,这就容易让技术人员本未倒置,不去深入研究专业知识,转而深入研究价值不大的大量软件用法,自然不必要地增加了大脑的思维负担,加上软件内部的实现细节并不能完全清楚,还可能会用错,部分功能用人工搞把握性会更大。在模块和使用场景中完全不需要的功能就应该去掉,以免不必要地增加用户的研究时间。分层与剖面图的工作量占比最大,能用计算机完成的要尽量用计算机完成,分层从表面上看是头脑中的一种思维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似乎这个功能用计算机完成不具备易把握性,实际上,分层的结果是以剖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对是错,参考图上的相关参数,一看便知,是非常易于把握的,软想勘察软件的自动分层功能还配上了图形与表格两种方式与人工分层结果进行全面对比,可使易把握性大幅度增加,详见下面的技术难点2。这里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见工作量占比不足3%的功能就完全不搞,这也是错误的,如果有价值,也是要搞的。但是,比较软件的优势主要比较工作量占比大的部分,如果连大头就不占优,去比较细枝未节有什么意义呢?细枝未节是动态的,是随时可以添加很多的。
  • 勘察软件产品的优劣与是否通过了技术鉴定或是否在软件目录中没有关系: 由于勘察内业资料整理工作,不使用任何软件也可以用手工完成,并且其技术成果可以用剖面图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从图上一看便知对错,不同的软件所生成的剖面图往往也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谁好谁坏也是一看图便知,计算机自动分层的结果也是以剖面图的方式直观展示出来的,图上是可以显示一切与分层相关的参数的,也是一看图便知对错,至于勘察统计计算都是非常简单的,稍加验算便知对错,正是因为勘察软件的结果对错具有一看便知性,所以搞鉴定的意义就不大,搞一个软件目录同样没有意义,至于好不好用,更是一看便知。这个道理就象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熟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谁,有没有必要先去鉴定一下才能确认呢?有没有必要先去查一下熟人目录才能确认呢?答案是很显然的。如果有人不看实际,却特别强调是否通过了鉴定或是否在软件目录之中,幕后很有可能是在不法商家的操纵下打压竟争对手、打压创新技术的行为,这对行业的技术进步是危害极大的,中国当前要快速清除勘察软件的软件目录,让技术人员和各勘察单位能自主选择所需要的更优质的工具软件。

软想勘察软件在体系架构和技术难点方面主要有如下优势:

  • 1 具有创新的架构,在操作界面上的主要表现是:
    提供了大层+透镜体及混合层两种地层界面,并能相互转换,混合层实质上是二维数据,大层+透镜体实质上属于三维分析数据,以二维的方式展现和操作,这种整体架构,一方面方便了从不同的视图看地层数据,另一方面又大大方便了一系列处理,自动解决了一些技术难点,衍生了一系列优势。例如,在理正或其他勘察软件中剖面图连层算法逻辑问题,导入本软件后,便会全部自动消失。绝不会出现同一地层在一条剖面上表现为透镜体,在另一条剖面上表现为连通层的问题。这种体系架构还能很容易适应不同的分层场景。
  • 2 可模仿人工思维,全自动给出场地地层总数,每层地层编号。
    如果有人工分层数据,还能以图形和表格两种方式展示出人工与电脑分层结果的全部差别。 图形方式能直观地瞬间看出差别谁错谁对,表格方式能在一页界面中显形全部差别及关键点,并指引出了图形位置,帮助瞬间打开对应的图形进一步理解。该功能能否提高勘察成果的质量和效率,任何人都能一听便知。只要一个软件没有解决自动分层问题,无论其增加了多少其他功能,都实现不了全程自动化。注意,分层是指为场地的每个孔每个地层确定一个地层编号,某些公司把地层编号确定后,在剖面图中如何连线的问题也称作分层,这是一个严重的概念错误,这是叫连层,而不是叫分层,一定要注意。
  • 3 在中望、浩辰、AutoCAD平台上均有非常齐全的鼠标直接操作功能。
    地层线增删改移,只需在剖面图上鼠标一动,则当前显示界面、柱状图、统计表全部会瞬间同步变化。与中望、浩辰、AutoCAD平台完全融于一体,不需反复进出CAD平台。理正勘察软件也提供了地层上下拉方法,但没有即时变化的能力,且没有地层线增删改移全套功能,鼠标操作地层线时,显示界面、柱状图、统计表全部瞬间同步变化是有技术难点的,只有研究过此功能的人才会知道,一般勘察人员只需简单看看其他勘察软件中是否有这个功能就行了,这个功能在后期图形修改调整时能提高效率无数倍,非常重要。
  • 4 共有七种分层方法,其中有三种大的典型分层方法,适应三种不同的典型场景,场景非常齐全。
    • 1) 全自动方式:适合于有人工分层能力的技术人员,先看人工与电脑两者的分层差别,以提高质量为主,等非常熟练、非常有把握后,再逐步替代或半替代人类的工作。
    • 2) 输混合层方式:只需按野外描述的实际从前向后选入,人工完全不需考虑是大层还是透镜体,最后计算机再一键自动区分。具体有图形和表格两种实现方式,推荐以表格批量输入为主。
    • 3)输入大层-透镜体方式:先分大层,再分透镜体。具体也有图形和表格两种实现方式,推荐以图形方式为主,即在剖面图框架上用完备的鼠标操作功能完成。
    全面实现以上三大典型场景,需要有前面提到的体系架构与自动分层功能为前提。
  • 5 软想勘察软件2015年版有将剖面图及平面图dwg文件逆向成软想数据库、并自动读取其他相关信息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动分层、统计、比较、审查,从而可大幅度提高审查质量。
    2015年初,我们新搞出了这个审查功能,还专为这个功能搞了两次鉴定,但是,由于该功能很容易查出大量人工查不出的问题,并且可以快速查过去很长时间的问题,我们很快就发现该功能会引发相关人员的强烈忌惮,如果推这个东西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后,不得不又删掉了,但删除后仍不能解决问题,2015年我们最后还不得不完全退出了勘察软件行业,转入到反垄断、写书、搞教育软件等方向,但仍然一路受到追踪,直到出现了双减政策,民营教育软件完全无市场了,我们才又再次返回到勘察软件行业,对手则一直在后面模仿,2023年我们再次公开推出勘察软件时,发现对手模仿了十年,模仿了大量次要内容,但在关键点上不仅毫无进展,而且差距还越来越大,本次推出时,有明显的迹象显示,对手仍想将市场再压制十年,好让他们在后面用公费慢慢模仿。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直接用软想勘察软件搞工程,很多相关问题会自动纠正和消除。这个功能的关键也是自动分层,关于dwg文件的逆向,多年后也有其他人会搞。
  • 6 还有一些功能没有技术难点,其他软件也可以实现,但非常重要,是我们最先实现或较早实现的。
    例如,多种勘察软件互通思路是我们2012年第一个搞出的,后来逐步传开了。还有直接从平面图dwg文件中直接读钻孔信息、直接读里程信息、剖面切割、屏幕布孔时能自动算出钻孔高程等,我们也是在早期就实现了。还有断层褶皱破碎带地层的自动绘制及上下拉、剖面图下框任意定制、剖面图自动分幅等。这些都是必须实现的功能,这些功能属于稍微复杂但没有技术难点的问题,但很重要,我们在早期版本中就全部实现。
  • 7 我们的整体方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与实际情况一致,易于深入优化,属于全功能方案。
    • 我们的整体方案是:以映射为中心,将地层信息直接映射为我们所需要的成果---报告书。
      其对应的处理模块、设计目标及操作人员如下图所示:
    • 映射中心对应资料整理模块
      包括数据输入导入、分层、统计取值、生成图表、调整图表,输出图表、附加结论的计算及判断等。
      关于映射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全程自动化,技术人员只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 映射源对应数据收集及预处理模块,映射结果对应形成报告书模块
      映射源:就是钻探、记录、测试、测量、试验、技术等人员完成的原始或初步计算数据。 由人工、辅助工具或第三方仪器设备及附加软件完成,一般先按每个单位的历史传承去搞,并在此基础上尽量优化。与映射中心的接口匹配工作一般由映射中心负责。
      映射结果:就是最后形成的报告书。 可以由人工将映射中心生成的相关成果组合并加工成报告书。也可以搞一个模板工具辅助完成,可以搞成通用智能模板工具,是完全独立的,也可以搞成专用的,合并到映射中心(资料整体模块)之中,我们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并较好地解决了实用性问题。如果不用模板工具,技术人员一般都是先选一个最接近的勘察报告书模板,模板中的可变内容通常用红色字体表示,再用人工将前面生成的相关成果粘贴到合适的位置,并将全部红色内容换成实际内容,然后根据相关需求进行必要的扩充或删减,最后再从前向后检查修改几遍即可。不用模板工具的缺点是,如果数据库有调整,报告书不能同步变化,反复调整的工作量很大。
      关于映射源,我们的目标是:尊重传承,兼收并蓄,分散优化,逐步改进。
      关于映射结果,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全自动化,技术人员只起一定的选择、控制和修改作用。
    软想工勘软件系统主要就是要全面实现其中的映射中心和映射结果,并实现从映射中心至映射结果的全程自动化。 在映射中心的每张主表格界面中都有一个备份按钮,可一键将表格数据全部转入Excel表,转入前还可以用列选项功能任意调整列顺序,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利用Excel功能进行特殊的二次处理,也方便交流互通。按软件工程相关原则及实际使用场景,映射源应为独立模块,不应合入到到映射中心。映射中心(资料整模块)的总体流程如下图所示: